2025-07-22
自由路徑導航 (依賴環境感知與地圖匹配)
5. 激光反射板導航
原理: 在運行環境(墻壁、立柱等)的固定位置安裝高反光板(反射板)。AGV頂部的旋轉激光掃描器(LIDAR)發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板反射回來的信號。通過測量反射板的角度和距離,結合預先存儲在AGV中的環境地圖(包含所有反射板的精確位置),利用三角定位或SLAM(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)算法實時計算出AGV自身的位置和朝向。
優勢:
定位精度極高: 毫米級定位精度。
路徑靈活性極高: 無需地面標記,僅需在環境安裝反射板。路徑規劃完全軟件化,更改極其方便(只需重設虛擬路徑)。
運行速度快: 可實現高速穩定運行。
智能化程度高: 易于實現復雜路徑規劃、交通管理、避障。
環境適應性較好: 對地面平整度要求相對較低。
劣勢: 成本較高(激光掃描器價格貴);需要安裝和維護反射板網絡(反射板被遮擋或移動會導致定位失敗);初始建圖需要時間和專業技能。
6. 自然輪廓導航 (無反射板激光SLAM)
原理: AGV頂部的激光掃描器(LIDAR)持續掃描周圍環境(墻壁、機器、貨架、柱子等固定物體)的輪廓。通過將實時掃描的點云數據與預先構建并存儲在AGV中的高精度環境地圖進行匹配(使用SLAM算法),實時計算出AGV的精確位置和朝向。無需安裝人工反射板。
優勢:
無需任何輔助標記: 最大程度減少環境改造,施工部署最快。
路徑靈活性最高: 完全軟件定義路徑,更改最方便。
定位精度高: 接近激光反射板導航的精度。
智能化程度高: 支持復雜應用。
環境適應性更強: 更能適應動態變化不大的環境(地圖需更新)。
劣勢: 成本最高(依賴高性能激光和強大算力);對環境穩定性要求較高,環境發生顯著變化(如大量貨物移動、布局大改)可能導致定位漂移或失敗,需要更新地圖;算法復雜,對計算資源要求高;在特征匱乏的長走廊或空曠區域定位可能不穩定。
7. 視覺導航
原理:
地標型: 在地面或特定位置(天花板、墻面)設置二維碼、AprilTag、ArUco等人工視覺標簽。AGV通過攝像頭識別標簽并計算其相對于標簽的位置和方向(類似二維碼導航,但標簽更大更稀疏)。
SLAM型: AGV通過攝像頭(單目、雙目、魚眼)實時捕捉環境圖像,提取特征點(如邊角、紋理),結合里程計、IMU(慣性測量單元)等傳感器數據,利用視覺SLAM算法,實時構建環境地圖并同時進行自身定位。無需人工標簽。
優勢:
信息豐富: 攝像頭可獲取豐富的環境信息(顏色、紋理、深度)。
無物理標記 (SLAM): SLAM型視覺導航無需任何地面或墻面標記。
成本潛力: 攝像頭成本相對激光雷達低。
可擴展性: 視覺信息可用于其他任務(如讀碼、目標檢測)。
劣勢:
對環境光照變化極度敏感: 強光、弱光、陰影、反光都嚴重影響效果。
受視覺特征影響大: 在紋理單一、重復、動態物體多的環境中效果差。
計算復雜度高: VSLAM算法復雜,實時性、精度和魯棒性挑戰大(相比激光SLAM)。
精度相對較低 (尤其SLAM): 通常定位精度不如激光導航穩定和高。
維護要求高: 攝像頭鏡頭需保持清潔。